孩子主動.閱讀才會成功

2010012514:41

洪蘭:讓孩子主動,閱讀才會成功

作者:施君蘭整理  出處:天下雜誌第304期

閱讀是脫離貧窮、開啟世界之窗的改變力量...為什麼需要從小就開始?

為什麼主動親近書本,才會有效?一起來看看洪蘭怎麼看待閱讀......

主動的學習才有用。

如果不想學習,李遠哲站在這裡教化學還是沒有用,一定要自己願意學才有用。

閱讀障礙在現今無論哪個社會,大約都是六.五~六.七%左右,

在學校一定會碰到閱讀障礙的孩子。

這是基因的關係,所以你打他罵他都沒用。怎麼辦呢?

我們可以用其他的方法開啟他。



 歷史上有閱讀障礙的人非常多。比方說愛因斯坦、愛迪生。

愛因斯坦是諾貝爾大師,但他到三歲才會說話。

大家說,當時幸好有他媽媽,如果在現在的台灣社會,

字不會拼、寫錯了,就重寫十個、一百個,把時間都拿去補強,把不會的變好,

愛因斯坦再聰明也不會是愛因斯坦。


 
教育的觀念在改。大腦是有限的資源,它如果這方面好,一定有另一方面的不足。

在高科技的社會,孩子不可能什麼都知道,所以我們應該順他的長處,

把他的長處跟別人搭配,科技整合、團隊合作,就會成就一番事業。


 
另一位是李光耀。他退休時承認自己是語言障礙者,讓大家非常驚訝。

為什麼願意說出來?

他說,「新加坡小國小民,沒有自然資源,最大的資源是我們的腦力。」

台灣也沒有自然資源,情形一模一樣。

腦神經和閱讀有何關係?


 
中國字有非常多的音義。比方說「天、天花、天花板」,只要加一個字,全部改變。

如果要讓孩子學東西,不管學什麼,閱讀是根本。

若心裡沒有這個詞彙,他根本沒辦法斷詞。

孩子有斷句上的問題時,唯一的方法就是閱讀。


 
腦神經和閱讀有何關係?過去對於中風,左腦受傷右邊癱掉的病人,

我們會說,你要學用左手吃飯、穿衣服,但現在我們把左手綁起來,強迫他右手動。

為什麼?若你沒有主動要動,神經就沒辦法再連在一起。

這也是為何孩子若不主動要學,怎麼教也沒有用。

 
去年十二月,一位音樂家在中正紀念堂開音樂會,他是茱莉亞音樂學院的鋼琴家。

二十六歲時,手發生病變。他曾經非常沮喪,但醫生告訴他,這是可以再來過的。

經過六年復健,他重新登上舞台。


 
外在的需求隨時改變內在的組織,這給我們教育者很大的啟發。

讓我們知道,教育是有用的。


 為何主動學習才有用,被動學習沒有用?

德國的實驗發現,學習一定要很早開始,腦部這塊區塊才會愈來愈大。

過了青春期,就算每天練八小時也沒用。

這曾引起歐洲父母的恐慌,那小孩不是要從週一補習到週六?

但後來經過實驗發現,只有自願主動學習,學習的區塊才會變大,對腦神經連結的密度才有幫助。

被動是沒有用的。


 
習慣養成了很難改。

因為一個神經連成了,要五年才會鬆掉。

這就像買布做成衣,如果做壞了要改,是改不好的,最後只能把布丟掉,做一塊新的。

這說明了為何小時候家教這麼重要,做事情第一次就要做對。


 
說話是個本能,閱讀是個習慣,後天的習慣就要培養,

若沒有從小好好培養,神經沒有連起來,長大就來不及了。


 
還有像開車。你會發現,到人家工廠參觀,坐三次車都不認得路,

但自己開過一次,就會了。

可見主動學習,才會有效。


 
經驗有個缺點,要靠時間換取。

但我們不能經驗到世上所有的東西,只好透過閱讀,把別人的經驗內化成自己的。


 
我讀穆桂英的故事給小孩聽,講到最精彩時說,不能再讀了,地板還沒擦。

小孩立刻說,你讀你讀,我幫你擦地板,他覺得這樣很值得,這也說明了動機的重要。

 
卡森(Ben Carson)是底特律做腦部皮質切除手術最多的醫生。

他住在貧民區,有一天,他媽媽一指關了電視說,

我到中產階級人家幫傭,發現別人有書,我們沒有。

她強拉他上車,把他丟在最遠的圖書館。

多年後卡森成為名醫重遊故地,發現他的朋友一半吸毒死掉,一半在街角要錢。

他非常感慨,「當年母親那根手指頭。改變了我的一生。」


 
如果你可以打開書,就會打開一個世界。




和大家分享喔!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上周

帶著兩寶貝到附近的麵工廠買麵

看到滿屋子的麵粉與製麵器材

寶貝們哇的發出讚嘆聲

瑋瑋問;媽咪!這樣也能賺錢啊

媽咪說;對呀!做麵也是一技之長的賺錢方式啊

老闆說;你們要好好唸書.如果不唸書以後就來做麵.很辛苦的

棠棠說;那我才不要變成木乃伊勒(她看到老闆全身滿臉都是麵粉)

100芬媽媽想

不想變成木乃伊將會是成為棠棠主動學習的動力吧!